疫情关键期,谨防诈骗局(二)
疫情防范仍在继续,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也未停歇。慎重辨别、提高警惕、守护个人财产是我们每个市民在防疫期间的重要功课。本溪市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再次提醒广大市民,警惕骗局,守住资产!
一、虚假售卖疫情防护用品。
〔案情介绍〕1月29日,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顾某获知有人在微信上销售持有合格证的N95口罩,便主动与其联系协商采购,并通过微信直接向对方转账共计3.92万元。付款后不久,顾某发现对方已将自己的微信拉黑,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。
〔防范措施〕疫情期间,防护用品供应紧张,若有需求,请从正规销售渠道购买。购买防护用品时请慎重辨别,切勿轻信陌生代购信息,确认收货前不要直接打款给卖方,以免财物两空。
二、利用疫情期的线上教育,对学生进行网络诈骗
〔案情介绍〕福建晋江的黄同学,在上网课时无意中从qq群里看到十倍返利的广告。于是黄同学分两次支付了500元给到对方提供的二维码并等待返利。之后对方称必须扫码支付满十次才能返利,不然之前的钱也无法退回。黄同学为了得回返利拿了她父亲的手机,通过微信和支付宝连续多次支付对方发来的二维码,直到当天晚上她的父亲黄先生查看手机短信时才发现,共计被骗了164500元。
〔防范措施〕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,需要家长对孩子的辅导和监督,不是把手机交给孩子就可以万事大吉,而是应该通过这样的契机,帮助孩子们完成互联网生活的安全教育,引导他们在网络世界里保持理性,既不冲动消费也要具备辨别能力,树立防风险、防诈骗意识。
三、利用疫情期的线上教育,对家长进行网络诈骗
〔案情介绍〕黑龙江市民李梅上QQ时,有个昵称为“班主任王老师”的人申请添加她为好友,由于她儿子的QQ群里班主任QQ昵称也是“班主任王老师”,她就加了对方为好友。王老师以免费送电脑和复读机为名,骗取李梅2200元。
〔防范措施〕疫情期,老师与学生家长的网络接触增多。家长要随时保持警惕注意防范,不要轻易通过声称是“学生班主任”“学校教务处”等人的网上加好友行为,更不要轻易向这类人群的个人微信、支付宝、银行账户直接转款。
四、火车票、机票退票退费骗局
〔案情介绍〕内蒙古的张先生收到了一条高铁退票的短信息。信息上写明因疫情原因高铁被取消,并提供了客服电话和退票网址。张先生不疑有他,登录了退票网址,输入银行卡、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办理退票。当张先生发现银行卡上金额被盗刷时,已经为时已晚。
〔防范措施〕网上订火车票时应认准12306官方网站,手机购票可通过铁路客服服务中心下载12306手机客户端,注意防范钓鱼网站。收到机票改签或退票的信息,要先辨别真伪,第一时间和航空公司核实,办理改签退票业务应通过航空公司正规渠道的网站、电话、服务厅办理。千万不要回拨短信中的电话。